顶点小说网->言情->穿越之我是良妃->章节

136、第 139 章

热门推荐: 食物链顶端的猛兽 我真不是魔神 从向往开始制霸娱乐圈 都市国术女神 宇宙级宠爱 剑仙三千万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种兵之战狼崛起 诸天新时代 我有一座天地当铺

弘蛟可不笨, 自己从小就被父母送回大清, 虽然有卫琳琅和康熙看顾,但是每天相处时间最多的还是弘旺,可以说是他看护着长大。大哥弘旺兄代父职, 从小替自己背黑锅,打群架, 事事都以他为先,兄弟二人的感情自然不必说。只要不谋朝篡位, 弘蛟绝对有信心哥哥不会亏待他, 过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生活,更不必天天熬夜批折子,连个宫门都没有时间出。

弘蛟被卫琳琅和弘旺、康熙等人给宠坏了, 身上没有长子的压力, 可不比弘旺那边做事周到负责。康熙为了国事弄的几十岁了连一个囫囵觉都睡不得,弘蛟可没有什么忧国忧民的意识, 为了他人来折腾自己。

胤?想带着弘蛟的愿望是好的, 可是事实操作起来却又有些难处,弘蛟被送回大清多年,那边的将领恐怕也不易服从他,何况,父母又生育了弟妹, 从小就被将官百姓们所熟知,他们恐怕跟得民心一些。

弘蛟从小在皇宫长大,对皇家的隐私也知道不少, 胤?和胤?的下场他也看见了,自然也不想步入后尘。大哥作为长子,理应接受父亲在大清的皇位。那边的江山是在他回大清之后拼下的,自然要留给弟弟们。

自己嘛?还是逍遥自在的当个铁帽子王好了,吃穿不愁,富贵永享。

胤?见弘蛟跟自己疏远至此,连富察氏也不惦念,心里一阵唏嘘,当初只想着长辈们的心思,根本就没有顾及孩子们的心,才有了如今的疏远。好在他们兄弟二人和睦,弘旺处处都看顾这弟弟,倒比他这个父亲都尽职尽责,胤?叹了口气,跟着胤?,胤?,胤?,胤祺的大部队,奉着宜贵太妃西行。

宜贵太妃早就羡慕卫琳琅可以跟着康熙走遍天下,她没有那好运气可以跟康熙白头到老,却自认为养了三个好儿子,一样可以带着她游历天下。

胤?那个不听话的是指望不就了,好在还有胤祺和胤?孝顺自己,只是皇亲国戚离开京城都是要经过皇帝御批的,要是她想出去走走,弘旺是她的孙子辈,她提一提,弘旺应该不会不答应。只是,宜妃可不是那么没有头脑,看胤?的事情她就不得不有所顾忌,到底她生养的是儿子不是公主,行事方面都需要有所顾忌,绝不能够因为自己的一点兴趣爱好连累了儿子们。

可是年纪越大越惦记儿孙,胤?虽然从小就淘气,没少把她气的半死,可这个孩子除了任性顽皮倒也没有做过什么十恶不赦的坏事,其他的两个儿子连同自己都沾了他的光。宜妃知道,若是没有胤?跟着胤?出生入死,她顶天是个太妃的称号,两个儿子也顶多封个亲王,胤?绝对不会给他们一人一个铁帽子王爷的。

所以,即使知道此去或许会给康熙和卫琳琅的二人世界带来一定的不便,宜妃也忍不住跟胤?请求,想要去看看胤?。胤?的长子虽然送了回来,可他后面的几个孩子宜贵太妃是一个都没有见到,胤?可不像胤?,隔三差五的给宜贵太妃送信报平安,道思念,。

倒不是说胤?不惦记宜贵太妃,每次有人回来大清,他让人捎给宜妃的礼物可也不少,可是胤?顶多就是让人带带话,很少带上自己的亲笔信,跟宜妃道道思念,安慰母亲的心。还是后来宜妃跟卫琳琅抱怨,卫琳琅又在信里告诉了胤?,胤?督促胤?,胤?才不得已的给宜妃写了几封信,后来大多还是让九福晋代笔,他看后签上自己的名字而已。

九福晋到底是儿媳,隔了一层,原来跟宜妃也不怎么亲近,平常写信,除了例行问安,也就是报告胤?和孩子们的近况,生怕字里行间无意中得罪了宜妃,巴不得信写的越短越好,所以宜妃经常眼巴巴的看着卫琳琅那厚的不能在厚的家信眼红不已。

原本她想胤?了还可以找卫琳琅聊聊,自从卫琳琅离宫,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其实每天无事找宜贵太妃唠嗑的太妃们不少,谁让卫琳琅跑了,能够跟胤?表忠心的就只有宜贵太妃了呢。

宜贵太妃性格虽然爽朗大方,却也是容不得人在她面前作威作福,现在又有胤?撑腰,她可不比康熙还在的时候,要低声下气的忍耐。康熙和卫琳琅不再宫里,富察氏也没有回来,凭着胤?跟胤?的关系,宜妃成了后宫第一人。小佟佳氏虽然是康熙的表妹,也是贵太妃,还是由贵妃升任的,可谁让她连个子嗣都没有,自然无法跟宜贵太妃这个凭着儿子后来上位的贵太妃比肩了。但宜妃也知道分寸,绝对不会做让胤?厌恶的事情,尤其是弘旺的福晋,正牌的太子妃后来的皇后,不好做的事情,都由她来代劳了。

比如,训斥德太妃。

德妃自从胤?即位,也顺理成章的升任了太妃,在康熙朝她被压制的厉害,性格也被磨砺的厉害,胤?初即位的时候,她还老实。等到胤祯软磨硬泡的跟胤?借兵,德妃就跟疯了一样,找各种借口污蔑胤?,说他容不得兄弟,借故置胤祯于死地。也不肯遵从胤?放太妃出宫的命令,死活赖在宫里,生怕胤?绝了胤祯的供给。

胤?不假辞色的训斥了她几回,又下令禁她的足,也不管事,德妃跟市井泼妇一般,隔着宫墙把污言碎语都倒到胤?身上,弄得宫里服侍的宫女太监当值的时候都用棉花堵着耳朵,生怕听到这些不堪入耳的话,连累自己也被胤?厌弃。后宫里的主子们更是闭门不出,前朝也隐隐传来了一些不利于胤?的话语,胤?实在无法,他又不能够把德妃如何,后来还是把胤祯的几个小儿子扔到德妃的宫里,跟她一起关禁闭,才让德妃消停了些。

等到胤祯在倭国站稳脚跟,隐隐有立国之势的时候,德贵太妃完全忘记了当初是如何指责胤?的,一副自己也是太皇太后的嘴脸,竟然在胤?面前拿捏起来,自然也不会把太子妃,弘旺的福晋放在眼里了。

宜贵太妃跟德妃斗了几十年,自然看不惯她这种人,碍于卫琳琅的太后地位,她并不是真的后宫之主,也是自持身份,犯不着跟她计较,可是自从胤祯掌控倭国的消息传回来以后,德妃就开始造势,要胤?也封她为皇太后。

你的儿子是皇帝,要封也是他给你封,干嘛要让人家的儿子来封你,宜贵太妃气不过,跟德太妃顶了几句。本来宜贵太妃住在宫外的儿子府邸,跟德太妃也碰不上几回面,可是德太妃在宫里也没有人肯搭理她,终于在一次例行的皇家聚会上,爆发了。宜贵太妃自然不会示弱,立即回以颜色,仗着自己的身份,狠狠的训斥了德太妃一顿,德太妃虽然但是处于下风,却不吸取教训,开始把矛头瞄准宜贵太妃。

虽然宜贵太妃有三个铁帽子亲王的儿子,可一个皇帝儿子也不是呢?德妃自认为身份比宜贵太妃高,却要给她行礼问安,心里自然是不服气,加上康熙和卫琳琅都不在宫里,胤?基本不踏足后宫,太子妃到底矮了她两辈,不好过于苛责于她,德太妃有恃无恐,自然就不把宜贵太妃放在眼里。

再说,宜贵太妃身上明显的标上了卫琳琅的标签,德太妃一直以为要不是胤?横插一脚,康熙的皇位非胤祯莫属,没看胤祯才带了区区几万人马,就让倭国臣服于脚下吗?

卫琳琅自然也是母凭子贵,要不是她有一个下作的儿子,逼的康熙离宫,谋取了皇位,如今的皇太后一定是她的。碍于胤祯还需要大清的支持,德太妃不敢跟胤?明干,自然把一股怨气都发到了宜贵太妃身上。

宜贵太妃骄傲了几十年,还从来没有人如此不顾脸面的跟她挑衅,自然不会饶过德太妃。何况压制住了德太妃,也算是替太子妃解忧,替胤?出气,宜贵太妃何乐而不为?宜贵太妃很清楚自己的地位,连宫外都不去了,长住在后宫,跟德太妃斗法,想要抓德太妃的错很容易,宜妃自然不会一丁点错处,当着满宫太妃的面,狠狠的发作了德太妃一回,不仅言辞锋利的训斥了德太妃一顿,还让下等的洗衣婆子扇了德太妃的嘴巴,随后就把洗衣婆子提到了身边,即使保护,也是警告德太妃,连一个最低贱的宫人都比她强百倍。

德太妃张牙舞爪的满宫找茬,身上尽是错处,有儿子的太妃们都在宫外居住,没有儿子的宫妃都不会无事找事的跟德妃干仗,因此住在后宫里的德太妃就成了后宫第一人,横行霸道的随意挑剔太子妃的错处。

太子妃碍于名份声明,也对德太妃有所仍然,更加惯得德太妃无法无天,根本就忘记了宫规礼法,所以宜贵太妃按照宫规惩罚的她的时候,她也不敢反驳,以前是没有人跟她计较,真的计较起来,她也害怕。就算是胤祯远在万里之外,胤?不能拿他怎么样,留在大清的几个小孙子,还要仰仗胤?生活,所以自从宜贵太妃命人掌掴了德太妃以后,她也算是老实了一段时间。德太妃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胤?父子,要不要看胤?的脸生活,更不会想到她在宫里胡闹,会让胤?如何面对胤??

等到胤?也要带兵占领高丽的时候,德太妃又嚣张了起来。就算是卫琳琅有一儿一女都是皇帝,她如今也不差,两个儿子都可能是帝王,凭什么不能够晋封太后?只是吃了教训的德妃到底还是有所顾忌,不敢在明目张胆的跟胤?叫板,开始暗地里放出风声,说胤?虐待庶母。

胤?自然知道德妃的动作,在胤?走后,就把德妃打包,送到了倭国,让胤祯给她封王封后吧。胤?此举,也替胤?解决了难题,终于不用再看这个生母的脸色过日子了,德太妃跟别人无法逞威风,只能够在儿子媳妇面前撒气,两个媳妇听惯了德太妃的训斥也不觉得什么,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罢了。胤?忙的要死,还要抽时间去听德太妃的教训。

十四福晋和自愿跟着去的胤祯的儿子们也都跟着德太妃一起去了倭国,留在大清的庶子接替了胤祯的爵位,自然是递减的郡王而已。

德太妃虽然不甘心,但是顾忌胤?和几个孙子,又一心想要看到胤祯,也算是高高兴兴的登上了东去的大船。

后宫风平浪静,宜贵太妃也越发坐不住了,跟德妃斗法,激起了她年轻时候的斗志,更加的想要出去走走,看一看胤?也好,谁知道自己还能够活几年,别带着遗憾入土才是。

反正也是要西行,人员太多,不可能走的太快,胤?也不忍宜贵太妃跟胤?母子分离,答应了宜贵太妃的请求,胤祺和胤?早就想出去看看,自然是要奉母出行,所以原本有些尴尬诡异的部队,因为多了宜贵太妃母子,倒显得温情许多。

胤?的几个侧室假惺惺的告了饶,表示无法随身伺候婆婆,跟宜贵太妃依依惜别。她们才不会傻得跟过去受九福晋拿捏,因为正经主子不在,她们就成了名正言顺的当家作主之人。胤?可不像胤?,临走的时候把家里的事情都安排好,九福晋也没有想到她会一去不回,只把家事均匀的分摊给了几个侧室,指望着她们相互牵制,谁也不要做大了的好。

这几个侧室虽然惆怅于跟胤?分离,到底也是无可奈何的眼睁睁的看着胤?带着九福晋离去。好在有了实权安慰她们,因为都没有儿子,所以底气未免不足,上面又有宜妃、胤祺和胤?压制,她们倒也不敢闹的太过。宜妃也心疼几个孙女幼年就离开父亲,经常接她们进宫玩闹,三个离国的王爷只要胤?留下了几个女儿,连康熙偶尔的都会宣她们到身边玩闹,所以虽然是庶女,她们倒比别的皇子的嫡女都受人重视,后来也被康熙指了一个好的额驸。

这些人因此倒也都知道,安分守己的过日子,上面的人都不会为难她们,想反,还会体恤照顾有加。以前胤?在的时候,她们的娘家也难得到胤?的关照,谁会指望一个皇子额外的关照一个算不得岳家的岳家呢?毕竟跟胤?那样拿着正经岳家不尊重,宠妾灭妻的到底是少数。胤?走了,她们的娘家反而得到康熙和胤祺,胤?的关照,屡屡的获得晋升,这样的好事,放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

等胤?即位,也给她们晋了封号,虽然还是侧室王妃,待遇也没有越过嫡王妃,却因为不用看人脸色,过的不比正经宫里的娘娘主子差,这些好事,还都是托胤?的福。所以即使有些不敬,她们也不愿意跟着宜妃去伺候胤?,人家两夫妻过的好好的,何必去惹不痛快,给自己找不是呢?她们又没有儿子,百年之后,还指望着九福晋的儿子们供奉呢。

胤?和胤?虽然获得了自由,到底是带着流放性质的,故土难离,虽然对胤?有所感激,到底也是有一些怨怼,对胤?也恭敬而疏离,他们可不是德妃,不知道深浅的胡乱探胤?的底线。

他们虽然占了长子嫡子的身份,到底是被康熙圈禁过,名声已经毁了你,也算是胤?大度,不怕他们作乱,还要助他们立国,就算是将来他们有了自己的国家,胤?也是正统,也要奉他为主??人家可是康熙名正言顺的禅让皇位的,跟他们阴谋篡位活着顺利接位可不能够比。

就算是他们将来立国,跟胤?并肩称帝,也永远不可能越过胤?去,毕竟,没有胤?的资助,他们是永远不可能有任何作为的,康熙下的圈禁的命令,就算是把他们囚禁致死,胤?也不会担半分的名声,人家胤?放了他们,就等于是再生父母了。蝼蚁尚知道报恩,何况熟读四书五经的皇子皇孙,何况,现在他们连国门都没有出,以后还要仰仗胤?提供兵马粮草,自然不敢有任何不敬的举动了。

带着宜贵太妃上路,自然走的更慢,胤?虽然多次行走于大清和沙俄之间,以前也是行色匆匆的没有时间赏玩风景,这次也是沾了宜贵太妃的光,一路观光,悠哉而行。宜贵太妃见胤?纵容她,也提出了想看几处风景名胜,可否绕行,胤?征求了胤?和胤?的意见,他们也没有反对,除了胤?曾经离开过京城办差,胤?几乎就没有离开过京城,虽然也跟随康熙南巡北巡,可是那里有那么自由,看到的风景名胜有限。

何况打仗并不是一戳而就的事情,兵马虽然是现成的,粮草却要时间筹备,何况胤?和胤?还没有具体确定到底是要往哪个方向打,跟胤?离的太近了怕影响他将来的发展,离的太远又担心供给麻烦,对西方到底不熟,胤?和胤?决定先派人过去看看再说。

西方可不比高丽,他们重信仰,本不久不那么重视皇室,对于谁当皇帝都无所谓,只要能够给他们带来好日子就行,有胤?的例子在先,新国家百姓优越的生活做对比。胤?和胤?派去的探子原本忧心忡忡的遮掩耳目,生怕被人暗地里杀害,没有想到的是,他刚刚踏上异国的土地,就被人热烈欢迎,谁让大清的名声远播,象征着富裕和强盛呢?

这几个从来没有离开过过门的对胤?和胤?也忠心耿耿的下属,如今对胤?也不得不佩服起来,心里也放下了那一丝猜忌,高丽跟大清接壤,胤?出兵又早,在高丽受到的抵制早就传到了胤?和胤?的耳朵中。人家高丽因为早早的收到了消息,对胤?也不敢反抗,但是也不欢迎,早就把财务人马转移到暗处,利用百姓们跟他抵抗,所以胤?虽然带着大军一路入了皇城,得到的也是空城一座。当地的百姓,有能力的也都逃往各处,首选地自然是大清,没有能力的,也都把恨都转移到了胤?身上,他们是不敢恨胤?的,人家胤?是流放兄弟,可是没有给他们指定目标啊,没有看到胤?和胤?都选择西方了吗?

这些小老百姓们配合着隐藏起来的高丽部队,时不时不时的来点起义,暗杀刺探一下胤?及大清的底线。要是能够把胤?杀死,或许大清还会感谢他们替他们除了一害,也不会迁怒攻打他们吧?

胤?已经骑虎难下,值得费心尽力的安抚百姓,捕杀作乱的“乱贼草寇”,人家是正经的国家军队,那里那么容易剿灭的,所以即使胤?又跟弘旺借调了一倍的人马,也无法一下子把乱民杀干净。那些被派到高丽的大清士兵也怨声载道,埋怨胤?害得他们死伤无数,谁都知道胤祯登上倭国都没有一个死伤,胤?还没有踏上高丽的领土就伤亡了不下百人,都是一些陷阱和暗器,连人都没找到。

相关推荐:我在大明长生万界剑尊写实派玛丽苏小师妹疯狂作死后,全师门逆天了拯救魔物娘的我真不是渣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