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军事->一个人的甲午->章节

第七十一章 紫禁黄昏(十)

热门推荐: 特种兵之战狼崛起 诸天新时代 宇宙级宠爱 女配她天生好命 剑仙三千万 食物链顶端的猛兽 我真不是魔神 从向往开始制霸娱乐圈 都市国术女神 我有一座天地当铺

乾清宫内

慈禧在李莲英的搀扶下,缓步走上皇帝御座前的台阶,一边走,一边抚摸着那些再熟悉不过的雕龙彩绘,虽说脸上的神情还是淡淡的,心中此刻却已经是翻江倒海...…

两年了,两年的时间啊,绝足没有踏进紫禁城半步,终日在颐和园看戏唱曲,游山玩水,再不就是忍着耐烦,听那些宫廷贵妇的琐碎是非,可是自己的心思,可曾有一日离开过这里,离开过这个自己苦心经营了几十年的朝廷?

大大小小的官员都是自己提拔任用,国家的大政方略,无不是自己一言决之,就连眼前的皇上,也是自己手把手扶上皇帝的宝座,这个天下,这个朝廷,难道就不应该是自己的吗?

可皇上就连这一点功夫都等不得,就连十多年的养育之恩也全然不顾,生生在甲午年逼迫自己还政。也罢,自己就把朝政大权交还与皇上,看看皇上能够做出怎样的局面出来。可皇上到了还是脱不掉操切的毛病,偌大一个国家,哪里是想到一出就一出,眼下百官生怨,百姓离心,自己不出来主持大局,难道眼睁睁看着皇上把祖宗的江山社稷都给败了?......…

正在心中感慨万千之际,一个陆军第十师军官匆忙从殿外跑了进来,一头跪倒在地,神色慌张的说道。

"启禀太后,李...…李鸿章李中堂孤身一人去到养心殿外,说是谁要是冲进养心殿,就先从他身体上踏过去...…"

顿时,殿内众人都是大惊失色,李鸿章乃朝廷重臣,无论是在朝臣当中,还是在军中都颇有威信,就连董福祥所部的部分军官,当年也曾是淮军一系分出来的。李鸿章素来又深得太后信任,今日怎么会闹出这么一出出来,他到底想要干什么?

这时候董福祥有些坐不住了,兵变之事他是冲在最前面的,真要是出了什么意外,首当其冲的第一人便是他自己。当即转身呵斥道。

"荒唐,你们就没有拦住他?就没有告诉李中堂是太后的旨意?......"

军官满头大汗,犹豫着说道,"李中堂手里拿着一只金手枪,说是当年太后所赐,谁要是拦他,他就当场自杀以报太后恩情。"

违逆太后旨意,居然还口口声声说是要报太后的恩情,在场的众人一个个都听得张着嘴,说不出话来。

沉默片刻,孙毓汶叹了口气,一脸凝重的站了出来,俯身说道,"太后,还是让微臣去劝说一下李中堂吧,微臣与李中堂素来交好,或许能说动李中堂幡然醒悟......"

御案前面,慈禧脸色一片苍白,怔怔的望着殿外一言不发。

"太后......"见此情状,孙毓汶也有些忍不住了,"局面错综复杂,绝容不得半分拖延,久拖恐怕生变,还请太后早做决断!"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慈禧似乎才缓了过来,目光黯然的看了众人一眼,苦笑道,"怎么劝,又劝得了吗?要是劝不了又该当如何?"

一连声的发问,让众人都有些哑口无言。以李鸿章的为人,今日当中如此豁出命去,谁又能劝得了他?

"罢了,董福祥,让你的部下都停止进攻养心殿,传我的懿旨给皇上,就说今儿个叫大起,让皇上来乾清宫听听百官们都说些什么,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做皇上的更应当如此...…"慈禧缓缓的坐了下来,脸颊抽搐了几下,慢慢又恢复了刚才那会儿的淡然神情,只是谁也没有注意到此刻她的右手死死握着御座,似乎恨不得要把御座扳开来一样。

孙毓汶一脸沉重的摇了摇头,"太后,请恕微臣直言,要是皇上不愿意来乾清宫,又该当如何呢?此时正是要紧关口......"

慈禧双眼望向半空,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皇上会来的,告诉皇上一句话,就说李鸿章是我大清的忠臣!"

董福祥一愣,刚想开口再劝,抬头看到孙毓汶给自己使了个眼色,示意自己按照太后旨意办理,一时也无计可施,转头给跪在下面的军官吩咐了几句。

大殿内重又陷入死一般的静默当中,这个猝然变故让众人都有些措手不及,一时之间谁也不知道该接着说些什么。像徐桐、董福祥等人更是着急上火,一颗心怦怦直跳,生怕这个生死关口忽然又生出什么变故出来。

"忠臣!几十年的忠心都交了出来,怎么到老了就变成这个样子?这大清的天下,难道就当真变了?......"慈禧忽然之间开了口,声音又像是哭又像是笑,听得众人心头都是一颤,有些莫名的悲凉。

"太后...…"大殿内的众人都是慈禧过去的心腹大臣,此刻见太后如此神情,都慌忙一甩马蹄袖,黑压压跪了一大片。

许久之后,慈禧抬起头,目光在众人脸上缓缓扫过,最后停在孙毓汶身上,轻轻点了点头。

"让候在东华门外的官员们都进来吧,朝政大局不是哪一个人挡得住的,也该听听大家伙的心里话了。...…皇上要是不来的话,就由着他吧,谁愿意去陪他我也不拦着,朝会一完,就将旨意明发天下,我倒是要看看这朝廷里面,有多少忠臣,又有多少忠心......"

说罢,慈禧也不理会下面跪着的众人,在李莲英的搀扶下走向旁边的暖阁内。

............…

大约过了半个多时辰,被董福祥所部半请半押着候在东华门外的大小官员们,都齐齐的来到了乾清宫。就连翁同龢、杜怀川、文廷式、伍廷芳等帝党一系的中坚人物,也都面色惊惶的站在人群中,低着头一言不发。

此时,紫禁城内到处都弥漫着枪弹的火药味道,残砖碎瓦遍地都是,地上不时还可以看到一大滩一大滩血迹,沿途树林草丛中,还不断有士兵忙着抬出尸体,可想而知,刚刚紫禁城内那一番血战是何其惨烈。而此刻皇上是否安好,现在又在何处?翁同龢、杜怀川等人一无所知。面对着四周董福祥所部荷枪实弹的士兵,再有就是后党一系的官员,远远的站在一旁颇有些冷眼旁观的架势。彼此间也都不敢多说什么,偶尔眼神不经意的交会,都是说不出的焦急万分。

看看时辰也差不多了,李莲英清了清嗓子,高声说道,"恭请太后!......…"

殿外几声净鞭脆响,一片香烟缭绕中,慈禧在一个宫女的搀扶下,从乾清宫东侧的暖阁内缓缓走了出来。大殿当中顿时哗的一声全都拜伏在地。

慈禧皱紧眉头往人群当中看了一圈,依旧不见李鸿章的身影,心头不觉一阵绞痛,一阵痛彻心扉的失望。

皇上到底给了他李鸿章什么,能够让他如此死心塌地?!

"太后......"李莲英悄悄上前,搀扶着慈禧在御座上面坐下,低声说道,"皇上还没有过来,李中堂也......…"

话还未说完,慈禧摆了摆手,"罢了,都随他们吧,让大家伙都平身,起来说话。"

众人纷纷起身,心中却是滋味不同。今日这个朝会,往好了说是太后和皇上扳腕子,谁要是赢了谁就当大清的这个家。可要是往坏了想,那可就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命往里面填,恐怕就连皇上也...…

而后党一系如徐桐、载勋等人,此刻却是双眼放光,眉目间几乎就已经急不可耐了。今日这个局面,整个京城,包括现在的紫禁城,都在太后手中,还有什么可说的,就凭现在的局面,皇上还能把天翻了过去?

至于翁同龢、杜怀川等人,虽然竭力压住内心中的汹涌起伏,可这么大半天功夫,一直都没有皇上的消息,心也越来越沉...…

看着大殿内这番情状,孙毓汶知道该着由自己这边把话头挑起来了,不觉暗暗给徐桐使了个眼色,人群当中,徐桐早就有些按耐不住了,见孙毓汶点头示意,当即迈步出列,一甩马蹄袖跪倒在地,正打算开口说话,身后忽然传来一个太监的公鸭嗓音。

"皇上驾到!.........…"

猝然间,乾清宫大殿内一片肃静,众人都情不自禁的屏住呼吸向门口望去,大殿正门口处,皇上带着李鸿章和太监小德子正缓缓的走入殿内,脚步声低沉缓慢,就像敲打在人心坎上面一样,让人有些莫名的慌张。

刚一走入大殿,光绪忽然停了下来,也不管上面慈禧正用怎样的眼神看着自己,目光冷冷的扫视着大殿内的众人,负手而立。

众人迟疑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纷纷跪倒在地山呼万岁。纵然是孙毓汶、徐桐等人,也不得不匍匐在地。顷刻间,大殿内便是黑压压跪倒了一片。

光绪环顾四周,却是一言不发,缓缓走到慈禧身前,恭恭敬敬的行了个礼,便神情冷淡的走到慈禧身边,静静站在一旁。

大殿之内一片安静,慈禧也被光绪这个举动搞得有些意外,一来没有想到光绪居然敢来乾清宫,二来也想不到重兵包围之下,光绪还能如此镇静,似乎完全不把今日的危局放在眼里。

大殿内顿时变得分外紧张,太后没有表态,皇上也是一言不发,眼看着有些冷场,徐桐终于再也按捺不住,伏在地上大声说道。

"启禀太后,今日的朝会乃我大清两年多来第一次,身为大清臣子,老臣心中委实有太多话,今日不得不说,也不能不说......自甲午皇上主政一律,朝廷政务屡多失当,祖宗制度随意更张,对外于洋人一味软弱迁就,失我大清威严气度,对内弃国家制度于不顾,推行所谓新政,前些日子,更是与洋人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致天下士子心寒,天下臣民离心,倘若再不改弦更张,国家将到了分崩离析的境地了............"

徐桐说着,便从怀中掏出一份折子,由皇上新政的若干举措,到前不久北地拳民变乱,说的是口沫横飞,虽没有明言,但是傻子都听得出来,这折子里面的字字句句,全都是奔着皇上去的。

徐桐的话才刚刚说完,他身后便又陆续有大臣站了出来,一人一个手本,看样子都是早就准备好了的,跪在大殿中念得抑扬顿挫......…

"皇上弃旧学而迎新学,这是我大清新政最大之弊端,洋人的学问无非就是奇技淫巧,而四书五经才是治国之本,本末倒置,国将不国矣......"

"我大清国势衰弱,确需幡然振兴,但是我朝国体与洋人颇多不同,文化风俗朝政制度更是相去甚远,一味效仿洋人制度,全然不顾我大清之根本,这好比是盲人摸象,又如何能治得了大清眼下的病根?前次北地拳民变乱,便是民心民意,太后,新政之弊已到了非挽回不可的地步了,倘若天下人都与我大清离心离德,我大清危在旦夕啊...…"

"荒唐之至!...…"人群当中,文廷式再也听不下去了,一个大步走到大殿内,对着那些个大臣怒目而视。

"既然新政在诸位眼中如此不堪,为何平日不进言,不劝谏,不竭尽全力去为国分忧?今日大家伙倒是都站了出来,煌煌大言新政之弊端,新政的得失对错暂且不论,文某斗胆想问问诸位,你们为我大清又做了什么?是看戏听曲还是狎妓嬉戏?大清,是在你们的酒宴上还是牌桌上?头顶三尺有神明,你们扪心自问,愧还是不愧?......…"

"文大人这话我倒是听不明白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诸位大臣既然位列朝廷当中,直言进谏又有何错处?"不等文廷式把话讲完,徐桐便冷着脸喝到。

"直言进谏?...…"文廷式不禁一阵冷笑,"拥兵紫禁城在前,胁迫皇上在后,这就是你们的直言进谏?我大清何尝有过这样不忠不义的臣子,你们难道想谋反不成?!...…"

一言既出,整个大殿内顿时一片大哗。文廷式这话,已经不是在说这些大臣了,而是直指御座上的太后。

徐桐倒是镇定自若,轻笑着走到文廷式面前,拱手说道,"敢问文大人,今日这朝廷之内,到底是何人想要谋反?"

文廷式看也不看徐桐,转身对着慈禧和光绪说道,"国家朝政,从无陈兵于侧才能议得出来的,微臣请太后罢殿外之兵...…"

"文廷式咆哮朝廷,播弄是非,举止无状,微臣恳请太后将文廷式撤职查办,以儆效尤。"徐桐也毫不示弱,转身跪下,紧接着,便有一大帮大臣都跪了下去,高声喊着,"臣附议,请太后治文廷式之罪!"

"文廷式不过是说了句实话,何罪之有?"一片喧哗当中,翁同龢缓缓的站了出来,静静的望着御座上的慈禧。今日的局面,他也是看的清清楚楚了,人到了破釜沉舟的地步,还有什么不顾的,无非就是拼却一死而已。

"都退下吧,既然是议事情,就要让大家伙都说话。"慈禧摆了摆手,看似毫不在意,心中却是一阵烦躁。

徐桐等人说了半天,却是半分也没有说到点子上,现在还和文廷式纠缠不清,简直是荒唐之极。这样的人,能够做什么大事?想到此,慈禧不由得将目光投向孙毓汶。

孙毓汶此时也看出些不对劲来,真要是由着局面这么乱下去,还真不知道会成什么样子。当即迈步出列,正色说道。

"启奏太后,刚刚诸位大臣都言及新政的诸多弊端,微臣以为,国势衰微,确实当求振兴之法,但治大国如烹小鲜,倘若一味操切行事,反而会让国家越变越乱。皇上毕竟年轻,主政的时间不长,经验也有所不足,值此国家危亡之秋,不可不慎之又慎。微臣斗胆,恳请太后出面训政,以太后治理国家几十年的经验,为我大清徐图振兴把稳大局。"

徐桐此时也醒悟过来,对刚刚文廷式搅局恨的是直咬牙,白白让自己错过这么好一个机会,当即也紧随孙毓汶身后,高声说道。

"微臣赞同孙大人的主张,恭请太后训政,重振大清朝纲。"

哗啦啦,大殿内顿时一大片官员都跪了下去,七嘴八舌的说着请太后训政的话,黑压压的人群当中,只有李鸿章、翁同龢、杜怀川、文廷式等人孤单而立。

...............

"大军还有多久才能到达京城?"距离京城几十里外的一座山坡上,陈卓勒住缰绳,整个人急的都快说不出话来。

齐广洋跃马上前,嘴里大口的喘着粗气,人身上马身上全是汗水。"两个时辰,大人给卑职两个时辰,卑职一定赶到京城!"

陈卓望着京城的方向,心中起伏翻涌,说不出的难受。

离京之前,他在光绪面前跪谏了半天,他是万分也不同意皇上行此险招,可是无论他怎么劝谏,皇上都是断然不允。兵变一起,局面立时便混乱不堪,且不说董福祥等人有没有谋害皇上之心,万一乱兵当中一发子弹飞过来,谁能担保得了皇上的安危?

他也明白皇上的心思,朝廷当中的这个脓包,迟早有一天都是要挤破的,皇上此举,其实就是布下一个局,引诱董福祥等人谋反,为清理朝局奠定基础。可皇上凭什么就相信太后不会对他下手?万一大军来迟一步,万一皇上有所不测...…

陈卓是真不敢再想下去了,一挥马鞭指着下面快步行进的队列说道,"来不及了,日落之前必须赶到紫禁城。我率所有骑兵先行,直驱紫禁城,齐广洋,大军就交给你了,大军一入京城,立刻分兵驰援紫禁城,记住了,我大清只有一个皇上,你和我也只有一个皇上!......"

"大人,还是让卑职率军先行吧,董福祥所部有一万多人,大人孤军入京,恐怕凶险万分!"齐广洋一伸手,死死拉住陈卓的马缰。

"凶险?董福祥所部人均不过10发子弹,能打什么仗?别忘了我们麾下是陆军第一师,是我大清最精锐的军队!我只担心时间,担心皇上能不能熬过去...…"

说罢,陈卓一挥马鞭,马蹄高高扬起,身后的卫士也紧随其后,如风一般席卷而去。

一片烟尘中,只听到陈卓的大喊声,"入京!救出皇上,平定叛乱!".........(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影视:从让子弹飞开始变形记火影:我能无限加点甲午兵戈战斗在甲午年情比星坚无限之高端猎人无限之高端玩家甲午之华夏新史捡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