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次元->回到明朝当太后->章节

194、新任宗人令襄王

热门推荐: 食物链顶端的猛兽 都市国术女神 从向往开始制霸娱乐圈 特种兵之战狼崛起 我有一座天地当铺 我真不是魔神 剑仙三千万 诸天新时代 宇宙级宠爱 女配她天生好命

该办的事情已经办的差不多,藩王们可以松一口气;只是滞留北京的四百多号宗室的安置问题成了君臣的心病。

汪舜华的担忧也正是朝臣的担忧。让詹事府去教藩王郡王没什么,官员都配齐了,何况这个群体总人数就这么多;但四百多号文盲扔进国子监就麻烦了。虽然以前经常有官员子弟因为父兄功绩被破格去那里,但那都是零售,你这是批发,还是大规模的!

而且自从汪太后执政之后,连这个都省了,现在国子监是名副其实的最高学府——都是凭分数进去、凭分数出来的。

别说“高分低能”,一把尺子量到底,这是最公平的。

真要这么干,肯定会影响国子监的气候,不,风气的。

既然不能这么做,那就想办法吧,各王府都有宗学,但估计没有好好发挥作用,尤其是偏远旁支,否则也不会被这样一份试卷屠杀。为了彰显皇帝对宗室教育的重视,就在北京单独建一所宗学,年满十岁考试不过关的就去那里,当然如果没有任职资格但特别聪明的,也可以扔到那里,毕竟自家骨肉,出息了也是姓朱的光彩。

另外宗室女也是要教养的,虽然人数没那么多,但你不可能把人放在后宫,皇帝的脸还要不要?那么,也要建学校,女校。

全部仿照国子监的体例,封闭式管理,当然宗学子弟是可以出来的;宗室女们就别到处乱跑,当然太皇太后、太后会经常找你们进宫的;如果你爹妈兄弟进京,也可以拉出来聚会,总而言之,要注意影响,树立皇室的光辉形象。

这又是白圭的锅,他现在已经快麻木了,城墙还在拉线太仓还在选址又出这么个事,而且贡院又是十万火急,就不能喘口气吗?

但是没办法,朝廷的脸面,一定要顾。

他刚退下,宗人令石璟跑了出来,是辞职的。他死于成化十五年,现在自然吃嘛嘛香,只是这两年宗人府的事情实在太多,有点喘不过气,加上以后宗室教育又是个大问题,实在使不上力;当然最根本的是这两年削藩,他作为宗人令,不可避免的卷进去,得罪了很多人,功成身退、保存晚节,这才是长久之道,否则再这样下去,指不定被多少人扎小人。

汪舜华理解他的难处,但是宗人令不是谁都能做的。以前一般是驸马,现在赵辉圈禁,庆都公主驸马焦敬在南京,常德公主驸马薛桓那人品就拉倒。要知道在北京的宗室,除了沂王、德王、崇王、吉王和荣王、齐王这六个现任藩王,还有沈王世子之类的预备役,另外郡王级别就别说了,好几十号,其中不少是皇帝的长辈。

要是没点资历、能力和地位,还真的镇不住这帮人。

从勋贵和朝臣里选不是不可以,但管理服务宗室的部门,从上到下都是异姓人,尤其在厉行削藩的背景下,怎么都有点整人的感觉,前年就有一大波宗室大骂皇帝听信外姓人谗言,折腾我们自己人。

现在在北京城的宗室,嘴上不说,心里也会埋怨吧。

那就从宗室里面选,以前太祖皇帝就做过这事,不算违制。

那么挑谁呢?

——肯定是在秦晋周襄这四位铁帽子里头挑。辈分先放一边,光是铁帽子一项,其他人就得跪。

那么没有意外,就是襄王了。支脉最近,又有贤名,而且早在仁宣年间,就已经奉旨监国,管理宗室,小菜一碟。

汪舜华和内阁大臣商量,都赞成襄王;又听取藩王们意见,不用他说,晋王和周王都觉得襄王合适,秦王跟上,其他的鲁王、代王、岷王、唐王全部表态支持,那么襄王就当仁不让了。

其实襄王真的不想留在北京,他已经开始打点行李准备回襄阳。他的封国开始在长沙,后来改到襄阳。虽然北京是生他养他的地方,但这些年其实已经习惯了襄阳的生活;何况关起门来称王不比在这里称臣痛快?但没办法,众望所归,那就勉为其难,上吧!

四月二十八日,驸马都尉石璟正式卸任,襄王走马上任宗人令,这是继洪武年间秦王朱樉担任宗人令后,第一次由藩王担任宗人令,虽然宗正、宗人都是进士出身的官员,但标志着宗室管理进入新时代。

襄王不能回襄阳,他的子孙也暂时留在了北京。——襄王系虽然是大藩,但现在确实人丁不旺。襄王自己有三个儿子:长子祁镛、次子宁乡王祁鐄都是嫡出,三子枣阳王祁钲是庶出。祁镛今年三十五,膝下只有庶子见淑;宁乡王只比哥哥小一岁,至今无子;枣阳王今年二十六岁,同样膝下空虚。

“自己人”襄王做了宗人令,宗室们都很高兴;刚刚卸任的驸马石璟同样很高兴,他已经受命前往督导三千营。此前,岳母胡废后恢复了皇后的身份;两个庶子石宽、石宏则经汪太后恩准,到军校读书,石宽已经通过了考试,按照公主嫡子的待遇,授锦衣卫千户,现在到江南办差去了。

同样高兴的还有隐帝留下的家眷。永安长公主年已十四,重庆公主年已十六,都在及笄之年。为她们举行了颇为隆重的笄礼后,汪舜华正式宣布,将永安长公主许配英国公张懋,重庆公主许配永顺伯薛辅。

薛辅是自幼养在宫里的,虽然见面的时间不多,但周贵妃还是知道这孩子不错;尤其上次考试,沂王全程围观,回来自然会跟母亲提到,薛辅表现相当出色。

如今,周贵妃母子算是把最后一点不安放下了——看来,汪舜华是真的没有存坏心眼,就算是隐帝在世,也不可能选地位更高的了——宣宗皇帝的两个女儿,嫁的都是普通平民!那还都是嫡女!

五月初一,举行了隆重的朝会,然后宗室群臣陪着皇帝参加了经筵——本来应该是春秋两季举行的。但是去年秋宗室还没入京,今年春又忙着考试册封结婚,实在没有办法,于是放在了今天,

与其说这是一次经筵,不如说这是一次宣示。皇帝认真聆听了于谦的讲课,并发表了自己的感想;当然发言材料都是提前审定的。

潜台词不言而喻:汪太后的决策是朝廷坚定不移的方针。这是朝臣支持的结果,也是皇帝自己的意愿。

端午佳节,太皇太后、太后皇帝和宗室文武大臣一起观看龙舟竞赛,看着鼓乐喧天、你追我赶的火热镜头,大家都鼓起掌来,但晚上盛大的筵席之后,告别的时候终于到了。

楚王、韩王、赵王、淮王系现在无主,任命了宗理;岷王父子身体都很不好,徽煣这次车马劳顿,开头还能支持,现在实在吃不消;世子音埑风病严重,这次连文试都没办法参加,汪舜华下旨,让他们父子在北京调治。岷王系还剩江川王徽煝一支,他没有嫡子,几个孩子都是庶出,这个郡王位保不住。

当然,宗室们也趁着这个机会赶紧解决实际问题。

代王系这些年繁衍生息,大同住不下,偏偏山西邻近边地,大家都不愿意居住,当然借口是“切边小郡,人民负担不起,加以胡寇之扰,军马守御数万之需,皆于此取给。”于是恳求内迁,历史上是分居,迁山阴王逊煁、襄垣王逊燂于蒲州,宣宁王逊炓、隰川王逊火翏于泽州,灵丘王逊烇于绛州,怀仁王逊烠于霍州;但汪舜华和朝臣显然不会愿意——这要重新兴建宫室,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朝廷忙着呢!更何况大同边镇,你们住着不舒心,我还担心你们心怀不满,来个内外勾结呢!

当然,也是有解决的办法——辽王系团灭,湖广荆州府王府郡王府有的是,住得下!于是汪舜华批准,代王系集体迁到荆州,用辽王府原来的王宫。

韩王系宗室乐平王冲烋马上就说:“平凉地寒,而臣体素弱,故致气疾,久病不愈,多次恳求朝廷改迁,未获批准。如今虽蒙太后遣医调治,稍微好转,但天气转寒,又旧病复发。”又用了代王系的理由:“恳求把臣等迁到温暖通舟楫的地方,一则减轻陕西百姓的负担,一则延愚臣暮年之命。”

又是一个边地的!而且死了老大,估计怨气很大,因此汪舜华很爽快的同意了。宁王系团灭,你们就去南昌吧。

晋王觉得太原也很危险,汪舜华笑道:“你可是晋王啊,自古有晋王不在山西就国的吗?”

——这么多藩王一起动,动静太大了!

——何况,多几个郡王没啥,亲王还是要离得近一点,方便监管。

晋王吃了瘪,只好认了;刚刚拿到爵位的秦王也老实的闭上了嘴。

不过好在汪舜华不算太过分,转头吩咐年富:“长途迁徙,劳师动众。支给代王银一万两,作为宗室迁徙之费,乐平王给一千两。”

年富领旨,代王等赶紧谢恩。

搬了家,原先赐给他们的土地就要收回来,当然隐含的意思就是这些年通过勾结或者威逼官吏隐瞒的土地都要吐出来;朝廷按照标准重新划拨土地。

宗室们入宫辞行,汪舜华赏赐了丰厚的礼物,让荣王送出端门外,并让太监、勋贵和礼部官员送了一程。

勋贵们还好,忙完婚礼,就赶紧奔赴各自的岗位了,现在江南那边正忙着呢。

在五凤楼上望着车辚辚马潇潇的场景,汪舜华心里很感慨,这样盛大的筵席也许每三年就会有一次,但下一次来的人也许就不一样了。

她的感觉没有错,下一次的聚会,很多人都参加不了,其中藩王级别的就包括代王仕?、岷王徽煣以及来不及继位的蜀王世子、荆王世子。

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当年。

襄王顾不上感慨,宗人府一大堆事情等着他料理:首先就是滞留北京宗室的安置问题,现在都住在宾馆里,问题倒不大,但生活费怎么办?补票的还好,有工资;但没职务的就真的很麻烦,虽然上京的时候家里肯定打发了一笔钱,但是能用多久就不好说,尤其很多偏远的旁支,虽然顶着将军、中尉的名号,但这些年朝廷对工资不仅一拖再拖,而且经常打白条,日子过得还不如普通人家,现在没考上,没脸回去见父母,钱用完了怎么办?——当然现在朝廷管吃管住,但以后呢?何况衣食住行都要花钱!

然后说教育问题,学校肯定是不能一时半会儿修好的,少说也要一两年,那么书要怎么读?教室和教师从哪里来?

但是你要读什么书?以后肯定都是客观题为主,襄王很明白汪太后和大臣们的心思,要当要立,但问题是你这考试范围太广了,有点天马行空,虽然在自己这种人看上去,就是常识题目,但十岁小孩子他没学过,而且这些不是必读科目!科举考进士也就是八股文和策论呢!你就算要人家死,也得让人家死得瞑目,何况这样大面积的屠杀,你真的很有面子吗?

——老虎吃天,无处下口怎么行?

这些确实是问题,汪舜华召集了各部门领导开会,当然襄王也在一边坐着,一起商量怎么办。

首先,要回家的可以走,三年后接着再来,根据距离长短发放交通补助,如果已经有爵位的就免了;其次,留在北京的,朝廷负责食宿,标准在那里;另外发放生活补贴,有爵位的也不说了,已经领着朝廷的工资,算是捡来的;其他的统一标准,每月一两银子;另外每年帛四端,生病的要及时救助。户部根据名册拨付宗人府,由宗人府统一发放。

其次,教育硬件问题。宫里是不行的,不过光明学校可以,十三年了,很多学生都已经离校了。汪舜华打算把它打造成禁军子弟学校,这些年来陆续从禁军和各地优秀的军士子弟中选择了一些人进来,但总的来说,编制很空,毕竟这几年大家真的很忙;女宗学就放在芳嘉园。

当然,宗学的标准肯定要比子弟学校的标准高一些。去国子监、去顺天府学,乃至落第的举子中挑选老师——别笑,国子监的老师也就是这个出身,进士们难道会去当老师?别做梦!那是皇帝太子还有内书堂的预备役太监才有的待遇。女宗学就更简单,内宫有的是能识文断字的女官和嬷嬷。

第三,教育软件问题。简单,编教材。其他的都摆在那里,《大明律》和新修订的《宗藩条例》,刻就是了,雕版都是放在那里。其实以前大家手里都有,但没当一回事,现在皇帝重新刻一遍赏赐给大家意义就不同了;但是文学和历史你不能让小孩子去翻大部头的书,地理也要系统归纳一下;最大的问题是数学,朝廷自己就没有找到几个会的,那就把数学书翻出来重新编课本!

宗室女参照标准进行,使用同样的教材。

另外,宗学虽然还没立起来,但是一应的官员配备要到位,国子监祭酒是四品,宗学也用“祭酒”的名称,只是怕镇不住人,那就三品;两京国子监祭酒同步升一级;此外,翰林院也升一级,正四品,侍讲学士、侍读学士为正五品。

南京国子监祭酒吴节才华横溢,就让他去当宗学祭酒。

事情这样定下来,又一大波人升官,大家都很高兴,尤其是国子监和翰林院的领导们,简直是意外之喜!当然大家觉得这几个单位提高一下级别也很好,毕竟是天下文人的精英,都不容易。

这些问题都解决了,襄王长舒了一口气,下去整理名册,发放路费,然后为留下的重新安排住处,将宫里发过来的宫女太监安排到各处,接着准备大家需要的文房用具——虽然有,但还是要重新赏赐。男丁由襄王负责,宗室女就交给襄王妃靖氏了,虽然是长辈,该避的嫌疑还是要的。

相关推荐:酒剑仙:雨夜宿醉,一剑震天下大唐,我娘胎修炼被李二发现了大唐:李二,你在教我做事?穿越从遮天开始我修了个假仙都市医神狂婿犯罪现场阅读器最不完美犯罪带着一艘战舰,来到了月球星球掌控系统从月球开始称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