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军事->革宋->章节

第二十九章:汴京风云(三)

热门推荐: 从向往开始制霸娱乐圈 诸天新时代 我有一座天地当铺 食物链顶端的猛兽 特种兵之战狼崛起 女配她天生好命 宇宙级宠爱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国术女神 剑仙三千万

第二十九章:汴京风云(三)

陈振不愧是一个科举达人,以前参加的取解试(在各州举行)是很轻松就过了关,这一次省试(由礼部举办的考试,可不是地方考试哦)也不例外,凭借着策论的甲字分,他的名字赫然出现在明晃晃的皇榜上,接下来就是要精心准备大宋科举的最高阶段——殿试了。

殿试是由皇帝亲自担任考官的考试,但并不是皇帝与考生你问我答的形式,而是跟普通考试一样,只是监考官和阅卷馆变成了皇帝。这一制度在宋初本是没有的,只是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官员以科举考试为契机结党营私才特别开设了殿试这一关,目的是与官员们“抢门生”,自此,科举高中的进士们就都变成了“天子门生”。

殿试的主要内容是策论,这个正好是陈振的强项,而且根据陈拓给陈振的信件上的提示,今年王安石多次被召进宫入对(商讨国事),可见宋神宗的变法决心已定,那么殿试的内容极有可能是与变法有关。

为了更进一步熟悉变殿试的考试动向,参加完省试并高中的准进士们在殿试前也要集中去拜访朝中官员,虽然宋朝禁止官员收纳“门生”,但是这种官场亘古不变的“制度”不是一个殿试就能解决的。陈振也不能脱俗,这天早早地就来到吕惠卿府邸求见。

此时已经临近冬月(农历十一月),外面已经开始下雪,可是此时吕惠卿家的门口已经站满了求见的考生,手里都拿着名帖,而吕府的大门还没打开。

吕惠卿现在之所以这么受欢迎,除了又被敕封为太子中允(皇子们的书童?其实也是闲官)、崇政殿说书之外,还因为变法派领袖王安石人如其名,顽石一块,凡去拜会的考生一律当之门外,拒不相见,这些有意参加办法的考生们没有办法,只有去拜会改革派中隐隐的二号人物吕惠卿了。

陈振看了下这些在门口顶着风雪求见的考生,一个个冻得嘴唇发白。只有一个人例外,那人虽然长得也很书生,但是站在那任凭风吹雪打,也不似其他考生那边缩头缩颈,嘴里嘘哈连连,他倒像是一个军人,身躯竟让陈振脑海中冒出“挺拔”这两个字来。

陈振对此人甚感兴趣,见别忍都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攀谈,独有自己跟那人还没有找到聊友,于是走过去,招呼道:“兄台,舒州陈振拜启问安。”

“哦哦,在下庆州曹郁。”曹郁方见陈振走过还讶了一下,见陈振年纪不大,却穿着富贵,举手投足也颇有些气度,脸上带着的微笑仿佛能将雪融化一般,顿时好感大增,“不知……”曹郁一时还不知怎么称呼对方。

“呵呵,在下年纪尚幼,不若以兄弟相称。”陈振察觉到曹郁的为难之处,正色道。

“如此甚好!”曹郁本是爽快之人,虽是读书之辈,但却很少与文人来往,只因其父曹建章乃是大将种鄂麾下一员参领,所以曹郁见过最多的都是那些在宋夏边境戍守的军人,曹建章目睹朝廷重文轻武的现状,硬是让曹郁转武而从文,希望有朝一日曹郁能光耀门楣。

“贤弟是舒州人士?”曹郁本就是健谈之人,当即打开了话夹子。

“不错!”

“我听闻舒州近有叛匪作乱,舒州城也已陷落,不知贤弟家中安否?”曹郁这个消息也是从他父亲在京畿禁军中的好友那里听闻这个消息,便问道。

“小弟家处小县一山村,叛匪根本就不屑到访,前日家中来书报了平安,想来应该没什么事情。”陈振家人怎么会有事?别说现在那“叛匪”的头子李从善是自己一家的,就算真的有所不利,他的义父和义母也早已经坐上了去大理的船,丝毫不用挂心。

“哎,只是现在朝政腐败,特别是军制混乱,军无战心,兵无战力,将无战法,面对西夏咄咄逼人的气势,我大宋再不行改革之方,恐怕不仅边境无力保守,就是这地方民变兵变,也要屡屡受创啊。听闻那名将杨业之后杨攀兵败巫山,现在居然不知所踪,恐怕已经凶多吉少了。”说着,曹郁深深地叹了口气,一阵长长的雾气从曹郁口中冒出,

陈振笑了笑,杨攀现在在陈拓手下吃香喝辣,哪有凶了。

“兄长所虑甚是,长期以来,我朝将官实行论调制,以致兵不识将,将不知兵,打起仗来,指挥混乱,阵法也起不到效果,这样下去,我天朝之师岂不天天为党项小儿欺辱?”

一谈起军制改革,曹郁顿时兴趣大增,见陈振也有些见解,连忙从袖口中摸出一卷文书,递给陈振:“贤弟,这是我写的《军改策》,你帮为兄看看,可有疏漏之处,一会呈给吕大人看,希冀能为所看重。”

陈振接过曹郁的《军改策》,心想这曹郁果是爽快之人,自己的策书随意就交给这个刚刚相识之人,当下陈振也就不推诿,示意跟着来的两个手下把伞举过来,挡住雪花,以免落到纸上,细细的品读起来。

就陈振来说,对军制了解不算很多,但是从曹郁的策论中,可以看出他对军制改革的研究已经达到了很深的地步,整篇策论长达五页,内容涉及从三司,枢密使到地方乡兵,壮丁,都有它的见解和改革的建议,而且都很独到。

陈振一边看,一边向曹郁讨教,风雪已经完全被两人忽略,就这样过了半个时辰,吕府的大门中徐徐打开,吕福走出来,从考生们手中接过名帖。

“各位,老爷请大家去大堂中等候,请随我来!”说着,吕福拿着一沓名帖又走了进去。陈振,曹郁并其他十几位考生陆续进了大门。

进门穿过一个长廊就是大堂,里面已经摆好了十几张桌椅。待陈振等人各自坐下,下人们也端来了热茶,为考生们驱寒。

又过了片刻,吕惠卿才笑呵呵地走了出来,一边走一边还笑着说道:“不好意思,本官方才有些琐事,没能及时出来与大家相见,还望见谅,哈哈。”

考生们纷纷站起行礼,连说:“不敢当,不敢当。”

“请坐!”吕惠卿向考生们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自己也在主座上坐了下来。

待吕惠卿在主座上坐定,考生们方才按照顺序,自报家门。并述身(自我介绍)明志(阐明自己的志向或者自己的观点)。

“学生唐州卢慈焕,省试一等第二十七名。”坐在左手第一个座位的清瘦书生站起身来,手捧一张纸,“写策论《分田亩丈法》敬上,愚以为……”等吕福将纸上拿到吕惠卿手上,卢慈焕便滔滔大论起他的分田方案起来。

接下来的程序都大致一样,每个考生报名号,呈策论,然后在吕惠卿一边观看的时候一边讲解。吕惠卿至始至终都没有再说一句话,脸上始终保持那春风化雪般地微笑,他倒不是觉得无聊,只是这是他观察人才的方式,对这个普通人看来无聊之极的过程,吕惠卿可是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应付,每一篇策论他都仔细的读过,每一段解说他都仔细的听。

陈振是最后一个起身的考生,也是场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当吕惠卿听到陈振自报姓名的时候,脸上波澜不惊的神色终于有了微漾,陈振今天拿来的是比上次关于变法更深入细致的一片策论,是关于官员冗余问题的,名曰《去冗余论》,待陈振讲完,吕惠卿还在读那片策论,过了片刻,方才抬起头来,笑道:“各位对变法的了解都很独到,但是毕竟涉足朝廷事务未深,有些地方未免过激,或者臆测成分较多,当然也有一些对本官有所启发的良策,比如‘募兵法’、‘修学入乡,以利传道。’、‘封将以敌地,使之攻坚。’还有‘清查冗余,节省朝费。’等等都是有所见识的,本官自当一一留存,以作交流广通之用,三日之后吾皇亲临考场,万望各位发挥真实才学,莫要负了圣贤教导,皇恩浩荡。”

考生们齐齐站起,口中念念有辞:“谢大人教导,学生谨记!”

“哈哈哈,”吕惠卿大笑几声,对考生们说道:“现在日已过午,各位如不嫌弃,就在陋宅用过午饭再回去吧。”

大家可不要以为这是客套话,吕惠卿留考生在这吃饭可是一个程序,考生拜望官员正事办完,还有些事情要了结的,一是考生送礼,二是官员点拨考试。所以说,官家的饭不是那么好吃的。官员一般视考生送礼的多少来决定点拨的多少,比如送钱一百贯,可能官员只给你一句似是而非的话,领悟力好的,就物有所值,不好的,钱就白花。当然也有不交的,实在交不起的,那就只好拍屁股走人了。

陈振这次拿来了三千贯,不算多,因为拿上万贯来的人也不是没有,但也不算少,比如曹郁,因为是武官家庭出身,只带了八百贯。

钱统一都交给吕福收起来,然后吃顿简单的饭菜,吃完饭,轮流去往吕惠卿的书房聆听“点拨”,“点拨”完直接走人。

陈振在吕惠卿的书房门口等候接见,一般来说,接见的顺序按照送钱的多少来决定,陈振本该是第八个进书房的人,但直到曹郁口里振振有辞的走出来,也不见叫唤,最后两个人也被叫了进去。陈振大感郁闷,见曹郁走出来,连忙上去问道:“曹兄,吕大人都对你说什么了?”

“大人给了我一首诗……”曹郁一时还不明白吕惠卿的意思,其实那首诗中已经包含了考试的题目,只是曹郁还没有想到而已。

等最后一个交了一百贯的考生走出来,才听到吕福高叫:“舒州陈振!”

“陈贤弟,总算到你了,你快去吧,为兄先回去参详下这首诗。”曹郁连忙对陈振道。

“也好,曹兄,我住在城东及第客栈,你有空可以过来和我一同参详。”陈振一边说,一边朝吕惠卿的书房走去。

“好的,为兄先走一步,保重!”

“保重!”

陈振就这样走进了书房,见吕惠卿正在把玩自己送他的玻璃龙。

“我有事要先出去一下,此中有一封写给王大人的书信,关于此届考生对于变法的策书,我没时间写,你帮我写出来!”说着,竟看都不看陈振一眼,拿着玻璃龙就出去了。

陈振大感意外,一时愣在那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一旁的吕福连忙提醒陈振道:“大人这是提携你哪。”

陈振这才恍然大悟,这书房之中关于变法的材料一定不少,自己又有直接向王安石写信的机会。“吕惠卿这么照顾我,看来真的是想招揽我了。”陈振笑了笑,大大方方的在书房里转悠起来。

……

熙宁元年冬月,吕惠卿判司农寺(农业部),授崇政殿说书、集贤校理职。

同月,省试一等第十八名考生陈振殿试及第,调司农寺主簿,掌供藉田九种,大中小祀供豕及蔬果、明房油,与平粜、利农之事。(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创始道纪不良人之天下莫敌从崂山道士开始道士上山回眸1991革宋朕怀了摄政王的崽女权世界的真汉子我有一个飞仙宗飞仙